聚焦“两会”:全生物降解农地膜亟需政府支持推广2014-03-07 

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整理  

地膜是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随着南北方地膜使用量逐年增长,若是不做好及时清理残膜工作,只会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更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人大代表王惠群在两会议案中提到,只有推广应用环保型全降解地膜,才是解决当前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聚焦“两会”:全生物降解农地膜亟需政府支持推广

  注重环保意识 根源杜绝不良地膜

  目前,全生物降解农地膜的生产工艺经不断优化成熟,已能满足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作业需求。“尽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工工艺的提高,这种全生物降解农地膜生产成本会降低,但是,为了利于推广,以及缓解环境污染,在农膜生产补贴政策上以及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方面,政府需要给予支持。”王惠群说。

  环保型全降解地膜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此方案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气候对生物地膜的要求都不同,因此对生物降解地膜来说要经历很大的考验。我们要加强此类产品的研发、改进和完善,加强降解的地膜的扶植和推广,改变现有的地膜污染状况,成为地膜换代的一大里程碑。

  市场上不生产不销售不使用超薄地膜是关键,政府、塑协等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和扶植,从根源杜绝不良地膜,注重环保意识,才能有效防治白色污染。

  政府亟需出台政策 实现农业可持续

  住疆全国人大代表杨琴表示: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虽然能让作物增产,节约灌溉用水。但是由于宣传和相关政策不到位,不少农民使用价格低廉的超薄地膜后随意丢弃,大量地膜残留在土地里形成的“白色污染”已经超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杨琴提出:“我提的就是国家对这个生产地膜出台一些政策,不能出0.08的膜。”

  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推广站站长汪耳琪疾呼,采取措施减少地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地膜厚度的国家标准制定于上世纪90年代,0.008毫米地膜可在增温保墒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造价,利于推广增收,但也造成了回收上的困难。

   “我们应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将农用地膜厚度最低标准提高到0.012毫米以上,令其方便回收,从而形成回收再利用的循环链条。”汪耳琪说。此次建议详细而全面,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认可和支持,尽早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地膜污染问题,也是对“服务三农”最好的诠释。

  为有效解决农用地膜残留产生的“白色污染”,汪耳琪代表建议,各级政府应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和农民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此外,还应尽快组织修订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对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12毫米地膜所增加的成本进行补贴。同时,推广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代替塑料农膜,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章链接:中国塑料机械网 http://www.86pla.com/news_Video/Detail/20305.html

 

 

 

 

金发科技董事长 续提治理“白色污染”议案2015-03-04 

来源:时代周报  

【中国塑料机械网 明星企业】

“今年,我将继续提交治理’白色污染’的议案。”226日,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是袁志敏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治理“白色污染”议案。早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袁志敏就提议“农用地膜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金发科技成立于1993年,主营高性能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于2004年上市。

  除了实业制造,袁志敏也将眼光放在金融领域。两年前,金发科技就对外宣称计划联合多家民企,设立民营银行。尽管未出现在首批试点名单当中,但袁志敏表示仍将继续申办。

  再提治理“白色污染”  

  在袁志敏看来,“金发科技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一方面是传统业务,比如改性塑料,我们会巩固在行业的领先优势,但改性塑料的下游市场已经十分成熟,进入到一个稳定期。另一条腿就是原创性技术,比如金发正在做的可降解农膜,这个是未来成长性很高的一块。”

金发科技董事长 续提治理“白色污染”议案

“由金发科技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有效地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袁志敏就已提交相关议案,希望国家出台政策,全面推广使用该产品。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来到金发科技调研了解情况,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进行协商,使完全生物降解地膜首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面积推广使用。    

2014年两会期间,袁志敏再提治理“白色污染”。  

  “我始终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向,并不遗余力地推广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袁志敏表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必须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希望国家尽早出台有关扶持政策。这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土地安全。我想,这一届代表履职期间,我会不断地关注这个问题,希望早一天看到我国‘白色污染’得到彻底治理,看到一个天蓝、水清、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中国。”  

金发科技2014年半年报显示,其生产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农用地膜已开始在新疆、山东、河南、河北、云南等多个省份进行实验和推广。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将被摆在更加迫切的位置,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农用地膜市场需求和用量也将可能出现突破性增长。

文章链接:中国塑料机械网 http://www.86pla.com/news_Video/Detail/24858.html

 

 

[两会]民革山东省委建议推广农田可降解地膜

2014-01-20 14:29:30      来源: 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0日电(记者刘宝森、孙晓辉)在我国农田地膜等“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农作物减产、农民减收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田续耕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民革山东省委建议,推广可降解地膜治理农田“白色污染”。

    山东省政协常委、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王鸣歧表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已成为世界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随之而来的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农民减收、甚至田地无法耕种。

    以山东省为例,2012年全省地膜覆盖面积3700多万亩、年使用量达13.9万吨,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约5公斤、4300片,残留率为20%-30%。因此,科学解决田地“白色污染”成为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甚至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

    王鸣歧认为,目前国内使用的农用地膜绝大多数都存在不可降解的问题,农用地膜废弃后不仅是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也严重威胁着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目前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办法主要是合理回收和使用可降解地膜,但地膜回收由于存在费时费工、回收不彻底、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而操作性不强。相比之下,可降解地膜具有更加环保、省工省时等优良特性,是解决田地“白色污染”更有效的途径。

    但记者调查发现,可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度尚待提高。从事降解塑料研究的济南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分站负责人王丽红说,国家虽然提出鼓励发展降解塑料,但具体的激励政策并未出台,而降解生态地膜因生产成本 高,研发投入大,规模化发展较慢,造成目前农户购买积极性不高。现有传统污染地膜行业不规范、恶性压价竞争,因此降解地膜出现“市场高需求,农户低应用”的现象,推广和应用的速度缓慢。

    王鸣歧建议,推广可降解地膜可参考已有的“良种补贴”以及“地膜补贴”政策的成功模式,把可降解地膜补贴政策常态化、固定化,让更广大农户群体从生态农业战略中长期受益。同时,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对可降解地膜的研发、推广、示范进行政策扶持,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王鸣歧表示,推广可降解地膜还应尽快制定产品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维护行业正常发展,加大对超薄普通地膜的执法力度,使地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完)


 

广东两会代表聚焦垃圾分类:要自觉更需立法

作者:绿i中国网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日期:2013-1-23 

环保导读:[ 净化空间 ] 201141日,内地首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但至今仍有市民疑惑地指出:“有些小区里似乎并没有实施啊?”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3-01/23/124268594_11n.jpg

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记者高鹤涛

垃圾分类如何更好推进?代表、委员纷纷出谋献策

2000年广州成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来,政府在向市民推广垃圾分类上做了很多努力。201141日,内地首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但至今仍有市民疑惑地指出:“有些小区里似乎并没有实施啊?”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纷纷关注垃圾分类问题并献计献策,有的建议使用高科技设备来“对付”厨余垃圾,有的建议生活垃圾全面采用全生物降解袋,有的则建议立法强制分类……

难题:“终端”建设遇阻配套不足

市人大代表吴雪玲提出疑问,自己周边垃圾分类“动静不大”,是否资金投入不足?

对此,广州市城管委分类管理处处长余尚风表示,垃圾分类正在试点推广之中,没有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但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却是难题之一,目前与垃圾分类配套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

余尚风介绍,垃圾分类在终端处理设施的选址上遇到“邻避效应”,人们都需要这些生活配套设施,但又希望离自己远一点,选哪儿都会有争议的声音。

而在“前端”的家庭,从宣传普及,逐渐树立分类理念,到市民动手参与操作,这要有一个阶段。

生活垃圾全面采用全生物降解袋

据相关统计,去年广州市用于厨余垃圾分类专用生物降解袋共390万个。按照厨余垃圾2公斤/袋计算,广州每日需要的厨余垃圾袋数量在450万个以上。如果全部厨余垃圾采用生物降解袋,那么去年广州全年的采购量还不够天使用。

市政协委员袁志敏表示,目前,普通塑料袋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大量使用,将造成处理难度更大的“白色”污染,而且导致垃圾二次分拣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后续成本增加。

袁志敏建议,要禁止广州市内大超市销售普通塑料袋、普通垃圾袋,并鼓励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进入市内超市供市民选择购买使用。另外,要责成相关单位确认、落实广州市厨余垃圾专用生物降解袋的政府采购任务。广州市厨余垃圾专用生物降解袋的政府采购、派发、使用等相关工作由专人负责,执行到基层。